2019田董田年度鳥類回顧(上)

2019年是田董米大突破的一年,友善耕種面積達7.5甲、合作農民7位、農二代返鄉、水鳥保育成果豐碩、田董米也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塊土地。在2019畫下句點、喜迎新年之前,讓我們來回顧田董田每月「最鳥」的身影吧!



【一月,卷羽鵜鶘】

卷羽鵜鶘在全世界的鵜鶘科中是數一數二的大隻,每年夏天常於俄羅斯中西部繁殖,而冬天時多數會到伊朗、巴基斯坦、地中海地區度冬,少數沿著中國沿岸南下遷徙至台灣、香港,因此卷羽鵜鶘在台灣是很少見的。今年在宜蘭發現的卷羽鵜鶘主要在蘭陽溪出海口活動,時不時會飛到新南水田上空跟我們打招呼,是今年年初新南的重量級角色~~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方網站,卷羽鵜鶘全世界數量約12000隻左右,因數量逐年減少,保育等級已被列為接近受威脅(NT),主要原因包括棲地(濕地)減少、食物中毒、獵捕獵殺,可惜卷羽鵜鶘的主要棲地不在台灣,身為台灣的愛鳥人很難實質去保護他們,但一旦來到台灣,就請給卷羽鵜鶘安心的度冬環境,不驚嚇、不干擾、不傷害,好好觀察這隻稀有的度冬客就好~

二月,太平洋金斑鴴大軍】

從西伯利亞遠道而來的太平洋金斑鴴大軍,每年進軍宜蘭休耕水田度冬,就有如金黃稻穗再現,是宜蘭必看的壯觀景色之一。今年二月,田董米田區最多一次記錄到476隻金斑鴴,若一併計算新南周圍水田,數量將達到800隻以上。被如此多金斑鴴圍繞,除了視覺上的享受外,聽覺上的饗宴也非常值得去體會,當田裡充滿熱鬧的鳥叫聲,這寒冷的二月便生氣蓬勃。
台灣是太平洋金斑鴴相當重要的度冬地,數量多、停留時間長,初秋到春末都能看得見,而新南是北台灣族群量最龐大的地方,我們的棲地營造及保育行動絕對不可少!安心睡飽飽、吃肥肥,飛回北方生一堆小孩,下個秋天一起帶來田董田玩耍吧!


太平洋金斑鴴


花鳧

【三月,花鳧】

三月,剛插秧的水田可見各種鳥兒穿梭,此時冬候鳥陸續北返的日子剛揭開序幕,也正值春季候鳥過境的開始。今年田董米田區最具代表性的春過境候鳥,莫過於停留一個月的兩隻「花鳧」,最初我們在2/22發現他們,並在3/24最後一次記錄到他們的身影,可說是黃金時期陪著小秧苗長大的兩隻大鴨。
花鳧經常在綠油油秧苗間穿梭,但他們並不以秧苗為食,而是吃土裡的昆蟲、軟體動物、福壽螺等,因此可以觀察到花鳧彎下脖子,鳥嘴進到土裡翻動濾食的畫面,他們正努力找尋食物。幾週相處下來,農夫也發現他們並不會「玩秧苗」,所以對他們非常友善,形成人鳥共存的美好畫面。
 

四月,長趾濱鷸

長趾濱鷸是偏好淡水型溼地的候鳥,相對於出海口較鹹的環境,長趾濱鷸更愛停留在水田、河灘等棲地。在新南水田,長趾濱鷸為春秋過境及度冬候鳥的保證班底,數量以今年四月表現最為亮眼,在田董米田區最多一次調查到117隻!水田溼地對於喜愛淡水型環境的候鳥來說,真的是個不可或缺的存在。
常有人覺得小型鷸科非常難辨認,沒關係!我們再次做個簡單的複習,以下是長趾濱鷸辨識小技巧:
1.長趾濱鷸腳是黃色(有別於紅胸濱鷸、小濱鷸、黑腹濱鷸腳是黑色)
2.長趾濱鷸羽色較斑駁(有別於丹氏濱鷸羽色較樸素)
3.體型Very(有別於尖尾鷸體型較大)
但最重要的還是多找多看,看越久就越熟悉了~~


長趾濱鷸


褐頭鷦鶯

五月,褐頭鷦鶯築巢

我們在田董田進行棲地營造讓鳥類安心活動,例如田埂上種植一整排野薑花,讓水鳥沿著綠牆覓食、讓害羞鳥跑進裡頭躲藏,這茂密的植被也意外讓陸鳥築起愛的巢穴。今年五月我們在整理野薑花田埂時,低著頭發現一窩小巢築在野薑花的綠葉下,裡頭還有著嗷嗷待哺的雛鳥,抬頭看發現附近有隻褐頭鷦鶯拍動翅膀懸停空中,並對我們發出緊戒的聲音,原來這窩是褐頭鷦鶯的鳥巢,我們也就趕緊離開讓鳥媽媽能安心回到小baby身旁。
此後,我們定期在遠處觀察了兩個禮拜,嗷嗷待哺的小baby已成功長大離開巢穴,雖然巢穴現在空空如也,但築巢的痕跡見證了棲地營造的成功,往後依舊會執行一系列的棲地營造,讓更多鳥可以安心生活。

六月,黃頭鷺

六月是宜蘭收割季的開始,今年田董米台中秈10號、高雄147兩品種也差不多在這時收割。許多農夫辛苦了半年耕種就在等這時刻,看著收割機開過自己種的田區,看那濕稻穀被收割集中的場景,不覺喜上眉梢,而收割時除了農夫的喜悅外,鳥兒也會趁機飽餐一頓,收割機將稻稈及雜草排回田裡,這樣的擾動下昆蟲、軟體動物很容易跑到土表,尾隨在後的黃頭鷺大軍就趁機尋尋覓覓、大吃一頓,農夫也不會把他們趕走,就這樣構成人與鳥和睦共處的場景,是收割時精彩的畫面之一,同時黃頭鷺正在換繁殖羽,頭到胸部換上麥黃色的飾羽,這美麗的身影以及逗趣的行為,讓許多賞鳥人駐足拍照、錄影。

黃頭鷺

>>>還有精彩的7-12月最鳥身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