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即將到來,在新的一年,田董米除了不斷擴大新南村的合作面積、推動更多農民參與水鳥保育外,也將「版圖」拓展到宜蘭其他重要水鳥棲地,一步步串聯點、線、面,讓保育行動遍地開花,希望人與鳥兒都過得越來越好。誠摯邀請各位朋友們持續關注我們的保育大小事唷!田董米團隊一鞠躬 :)
【七月,花嘴鴨大軍】
今年七月,大部分的田都已收割完畢,除了田埂上猖狂的雜草外,其餘是烈日曬乾的原野場景,看似荒漠的景色卻吸引鄰近鳥群—蘭陽溪床的花嘴鴨進駐,他們大批大批飛到新南田裡。這壯觀的景色很少見,通常只發生在蘭陽溪口天氣很差需要避風,或是田裡有大量食物的時候,而這次主要是收割完的田裡有東西吃,鴨群就不約而同來田裡開趴啦~七月的田區鳥類調查最多一次記錄到758隻花嘴鴨呢!
而鴨群為什麼只有花嘴鴨,沒有其他雁鴨科呢?
因為花嘴鴨是唯二會在台灣繁殖的野生雁鴨(另一種是鴛鴦),而且宜蘭是台灣花嘴鴨的大熱點之一,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都能發現許多花嘴鴨在河床及田裡出沒,想欣賞大群花嘴鴨的話,歡迎來到宜蘭走走,美景等你喔~
【八月,再生稻的麻雀】
田董米棲地營造策略之一:留下再生稻,究竟什麼是再生稻呢?
再生稻就是收割後放任其生長至結穗的稻作。
田董田六月收割後特地不進行翻土,保留稻作根部再度生長,經過炎熱的夏天加持,八月多就能再度結穗,這些結穗的稻穀是給水田為家的鳥兒們食用,許多麻雀便經常來田裡當「飯桶」。
看到大群的麻雀在再生稻上活動很另人感動,因為近幾年麻雀的數量真的減少很多,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BBS Taiwan)網站也證實這點。在生態保育的精神上,除了保護稀有的物種外,更重要的是防止常見的鳥繼續減少下去,而今年新南調查的麻雀數量確實比去年增加不少,其中再生稻活動比例滿高,很高興能確實達到保護麻雀的效果。
而再生稻除了能增加覓食來源外,也可提供更多的躲藏空間,給予隱蔽性高的生物一個安全住所,例如今年記錄到紅冠水雞築巢、首次記錄到粉紅鸚嘴等,在我們看不到的死角,其實熱鬧的很呢~~
【九月,燕鷗群】
炎熱的夏日悄悄結束,迎來秋候鳥過境的開始,在今年九月,大群過境燕鷗來到新南水田,一次記錄到500隻以上,並且以黑腹燕鷗及白翅黑燕鷗為主,他們在再生稻及田菁田上空,專心地尋找躲藏在裡頭的小昆蟲,一旦發現便迅速往下直衝捕捉,直到他們疲累時,就在翻過土的水田停下好好休息;短短的一兩天後,他們吃飽喝足就會繼續開始馬拉松一般的南下遷徙,雖然只短暫停留幾天,但當下被燕鷗環繞的場景,絕對讓你印象深刻,這種季節限定的畫面真的是在地人獨享的福利。
【十月,流蘇鷸】
今年十月中,我們在新南水田記錄到13隻過境的流蘇鷸,數量算相當多,以往他們都零星、分散分布,而這次集體行動,是一個難得的紀錄。
流蘇鷸有著美麗的羽色,讓許多賞鳥人愛不釋手多拍幾張,不過在秋季他們其實已經開始退繁殖羽,羽色較為樸素。流蘇鷸最漂亮的時候是在夏天繁殖季,於西伯利亞求偶所展現的羽色,令人驚艷且印象深刻,可惜台灣看不到流蘇鷸繁殖的姿態,不過也別感到遺憾,在春天流蘇鷸開始北返時,會漸漸換上一襲華麗的繁殖羽,就有機會看到幾個明顯的繁殖羽特徵,到時再來欣賞他的美貌吧!
【十一月,豆雁】
雁,即為英文的goose,也就是大型的鴨子,豆雁的黑嘴前端有著明顯黃色條帶,就像隻叼著黃豆的雁,故稱為「豆雁」。
今年十一月初新南發現一隻豆雁,他經常往返蘭陽溪沙洲和田董米水田,並非常依賴我們田區覓食及休息,持續到十二月底皆有調查到他的身影,究竟何等魅力讓這隻豆雁常常光顧我們的田董田呢?
田董米的棲地營造行動之一,是在田埂上種植較高的植被,好讓鳥類躲藏、尋求遮蔽,這隻豆雁最常沿著田區茂密的芭蕉樹底部活動,好似沿著綠色的圍牆般,在鳥的視覺上有被保護的感覺,而刻意保持的泥灘地環境,除了方便鷸科、鴴科短腳丫鳥行走外,喜歡淺灘的”雁”也會在裡頭活動,我們因此曾拍到豆雁及大杓鷸一起覓食的畫面,兩者一起入鏡非常難得!田董田真的是鷸鴴科及雁能共存的好環境。
【十二月,灰斑鴴】
灰斑鴴是集體行動的水鳥,他們很常在出海口活動;很少在淡水棲地出現,不過新南水田是個例外,身為鄰近蘭陽溪出海口的淡水水田,每一年在候鳥度冬的十二月,固定會有三十幾隻灰斑鴴在水田裡活動,是新南冬天水鳥的保證班底之一。
每年十二月舉辦賞鳥活動,我們很常介紹灰斑鴴給大家認識,能近距離觀察並聆聽灰斑鴴的鳴叫聲,看著花紋黑白的灰斑鴴起飛時,露出腋下明顯的黑色腋羽,都是很棒的體驗!透過種種的認識,讓大家對這位模特兒更加著迷,並能認識水田棲地的重要性。
eBird官方網站
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BBS Taiwan)官方網站
https://sites.google.com/a/birds-tesri.twbbs.org/bbs-taiwan/
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官方網站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IUCN red list)官方網站
蕭木吉(2015),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