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水田世界 ~

拿到明信片的你,對於農業與水田生態有什麼想像呢?
如果你幸運的獲得一套完整的明信片,
不仿先試著將明信片由左至右組重新合起來喔!
接下來,就讓我們對照著自己所拿到的明信片來認識水田生態吧~
GO!GO!


水稻田除了生產優質稻米、提供人們良好的生活環境外,也是野生動物的家園。新南田董米的田區全數以無農藥、無化學肥料耕種,並進行棲地營造。瞧,那濃密的野薑花叢、高大的香蕉樹,都是我們的成果!這樣的經營,可以讓水田「不只是友善人類」,更進一步打造多樣化的環境與地景,提供多種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地。在水稻結實累累的盛夏,您可以在田董米田區輕易聽到澤蛙鳴唱、看見美麗的黃頭鷺飛舞;其他地方難得一見、但在新南族群相當穩定的細紋南蛇,也常在田裡「亂亂蛇」,更有機會聽見我們的吉祥物—董雞那「董、董、董」的獨特歌聲唷!一起來享受這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生態水田吧~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宜蘭水稻田一年一穫,到了秋冬季會湛水休耕。「休耕」顧名思義就是水田休息、不進行任何耕作;而「湛水」則是指田區充滿水且不流失的狀態。一片片湛水休耕的水稻田,讓蘭陽平原形成良好的水鳥棲地,加上秋冬季候鳥來臨,美好的水田賞鳥季就此開幕。然而水鳥百百種,有的腳長、有的腳短;有的會游泳、有的是旱鴨子。大家都是依賴宜蘭水田度冬的水鳥,需求卻不盡相同。像圖中的「鷸鴴科」,許多成員就是標準的「嘴短腳短又不會游泳」,他們需要「泥灘地」才有辦法覓食。為了讓這些龜毛夥伴開心生活,我們每年秋冬都會刻意營造好幾塊水位低於3公分、看得到土表的水田,他們從空中遠遠觀望,便知道這裡有泥灘地,接著上百隻集體降落,整個水田都活起來了!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田董米田區有相當多害羞鳥夥伴,他們喜歡耍阿宅、不喜歡走到外面的世界見人,對他們而言,田區無農藥無化肥耕種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夠多的草叢提供躲藏,才算是安心的家園。為了這些阿宅鳥,我們將田埂加寬成平常的3到5倍,並在田埂上種植野薑花、白鶴靈芝等植物,形成良好的鳥兒藏身地。過沒多久,害羞阿宅鳥代表—田鷸、彩鷸真的光顧了!還吸引褐頭鷦鶯前來築巢。褐頭鷦鶯是典型的草叢鳥,並不是水鳥,但因為田埂草叢實在太棒了,便飛來繁衍下一代,真是叫人開心!此外,田埂植被經營也吸引了白額雁,他們雖然不會直接躲進草叢,但會以草叢作掩護、沿著田埂覓食,對我們而言是意外的收穫。而田埂草叢也讓昆蟲、青蛙、小型哺乳動物得以躲藏及覓食,整個食物鏈相當完善,所以新南村的高級消費者—黑翅鳶,也越來越愛我們的田區囉!

應該不少人好奇,加寬田埂對農夫及水稻種植有沒有影響?又為什麼是選擇野薑花跟白鶴靈芝呢?沒錯,加寬田埂一定會壓縮水稻的種植面積,產量會少一些,但上頭的植被可以讓生物多樣性增加,掠食者變多,水稻病蟲害機率降低,長得更健康!而選擇野薑花及白鶴靈芝,則是考量新南風大、水多,加上我們希望田埂上的植被還是可以有作物產出,所以就決定是他們囉。野薑花的塊莖及花朵都很適合入菜,白鶴靈芝的葉子可以泡青草茶,所以田埂植被不單單只為動物,連農夫都好處多多呢!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米糠」是糙米碾成白米時所磨下的糠層。對種植水稻來說,米糠是相當良好的有機肥,還可以抑制田間雜草生長,而且它本身就是水稻田的產物,撒回田裡是再好不過的循環。更重要的是,鳥兒好喜歡!米糠不僅吸引麻雀、秧雞前來享用,就連肉食性的鷸鴴科鳥類也大量出現。 咦?吃肉的鷸鴴科居然也愛米糠?這可有趣了!由於鷸鴴的覓食速度相當快,不容易看出他們到底是吃被米糠吸引來的小蟲還是直接吃米糠,也不清楚他們的出現是否只是巧合,於是我們設計了一套研究,將田董田分成好幾區,詳細記錄米糠田與非米糠田的鳥類差異,兩個月下來的研究結果證實:米糠真的對鷸鴴有幫助!尤其鷹斑鷸及長趾濱鷸(雲雀鷸)最為明顯。研究後期,我們也實際看見尖尾濱鷸及磯鷸啄食米糠!得到了最直接的證據。

鷸鴴科是「東亞澳遷徙線」上數量快速減少的一群夥伴,主要原因是棲地破壞、泥灘地大量減少、食物資源不足。而田董田冬季的水鳥大宗正是鷸鴴夥伴,我們責無旁貸。所以,除了水位管理、營造大面積泥灘地外,提供食物資源也是另一項任務。米糠是優質的有機肥、純天然的除草劑、良好的土地循環,還可以跟鳥夥伴分享,一舉數贏!我們肯定會繼續做下去!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宜蘭水稻一年一穫,收割後不久便進入「湛水休耕」—土地上什麼都不種,直接把水淹進田區,休息整個冬天。這樣的水田可以提供許多水鳥棲息,但整體環境實在太單調了些,對水田周圍的陸鳥、草叢鳥的友善程度也尚有進步空間。所以田董田收割後,會特地選擇1至2甲地保留「再生稻」,也就是「斬稻不除根」,讓水稻再次長出來。再生稻因為沒有管理,所以生長狀況不會太好,稻穗稀疏、品質不一,我們並不會收割。 在多數田區湛水休耕的季節,再生稻儼然讓田董田形成「鑲嵌式地景」:有湛水休耕、有再生稻;有開闊空曠地、有高大稻叢。不僅整體環境豐富許多,那不美麗但充滿熱量的稻穗,更吸引大量鳥類光顧!麻雀、文鳥翩翩起舞,秧雞、雁鴨穿梭其中,叫人看得真歡喜!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臺灣有非常多珍貴生物住在「不是保護區」的範圍內,當中更有一大部分住在私有土地上,也就是農田、魚塭、廢耕地…等等。新南水稻田就是最好的例子!為了保護這些生物,林務局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在臺灣各地的私有土地展開保育行動。當這些重要區域都動了起來,棲地營造及保育遍地開花,是不是就連成一個處處都適合生物棲息的「網絡」了呢?這就是國土生態綠網的核心精神唷。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國土生態綠網

瞭解更多關於故事的緣起...

林務局自2018年起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計畫,目標為串聯東西向河川、綠帶,連結山脈至海岸,編織「森-川-里-海」廊道成為國土生物安全網;提升私有土地的生態棲地功能及生物多樣性涵養力,並藉由保全與活用,以促進永續發展。

Read more

秉持「水田就是棲地」及「生態農業」的精神,於2014年開始在宜蘭縣壯圍鄉新南村推動友善環境耕種,多年來與在地農民合作,共同守護珍貴的水田風景與生態,讓水稻田不再僅是美味米食的生產地,更是人與自然共存共融的環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