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董出任務—為地方量身打造棲地!

走出新南!傳承推廣保育理念

田董米從2014年起在新南耕耘,一路走來的努力受到許多消費者的支持與肯定,但我們深知要守護蘭陽平原上的水鳥,光靠新南是不夠的,只是礙於人力、資源,無法將守備範圍跨出新南。但持續累積的成果讓田董米逐漸受到關注,並在2018年起獲得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東北區國土生態綠網計畫的支持,讓田董米得以將保育理念、棲地營造經驗推廣至五結鄉季新村、員山鄉內城村、五十二甲濕地...等其他水鳥重要棲地。

這些地方雖然都一樣在蘭陽平原,但可能因為不同的地理位置、保育標的、產業型態...等條件,而有不一樣的棲地營造考量,沒有一處是100%跟新南相同的,甚至完完全全不一樣呢!接下來,讓我們一一認識田董是如何因地制宜、為地方量身打造棲地吧~!

01.五結鄉季新村
春過境候鳥珍貴的大飯廳

02.員山鄉內城村
宜蘭內陸重要的小水鴨棲地

03.五十二甲濕地
臺灣重要野鳥棲地(IBA)


01.五結鄉季新村春過境候鳥珍貴的大飯廳


   保育標的   

大濱鷸、紅腰杓鷸、紅腹濱鷸、黑尾鷸...等,鷸科、鴴科鳥類
   棲地營造   
春過境期間(4/1~4/30),維持30天低水位泥灘地環境
   合作面積   
8.33公頃,共10位養殖戶參與
   啟動時間   
2020年至今

鷸科、鴴科水鳥沒有高超的打獵技巧,是一群「泥灘地」限定的鳥種
春天水田插秧了,哪來的泥灘地?
蘭陽平原上的春過境候鳥以鷸、鴴科為主,牠們在每年春天(3~5月)會換上鮮豔的繁殖羽,啟程回到北方尋找另一半。這群鷸鴴雖然是水鳥,但牠們不僅腳短,而且不會游泳,還必須要吃肉(蟲),覓食方式只能單靠嘴巴在地上東啄西啄,是一群「泥灘地」限定的鳥種。但是,春天水稻田都插秧了,哪來的泥灘地啊?總不能叫農民春天不插秧吧!因此,春過境候鳥一直是新南保育無法顧及的缺口。
魚塭是理想的臨時性棲地
既然水田無法配合,那換個環境做總可以吧?根據在地賞鳥人多年來的觀察發現,春過境鷸鴴除了蘭陽溪口、竹安溪口...等天然濕地,也非常依賴鄰近天然濕地的魚塭作為棲地;春天是養殖戶將池水排乾、曝曬消毒,準備展開下一期養殖的時節,這些正在曬池的魚塭環境,恰好就是鷸鴴最愛的泥灘地!因此,為了讓這些隨機且短暫放乾的魚塭,能夠成為更穩定的棲地,田董米從2020年起與季新地區的養殖戶展開合作,在鷸鴴過境高峰,讓魚塭維持連續30天的低水位泥灘地環境。
每年吸引IUCN紅皮書鳥種上門光顧
春過境候鳥的特性是「來的快去的也快」,除了必須盡快回到北方繁殖地佔地盤、也極易受到天氣狀況影響,壞天氣是補充體力的日子、待好天氣時再整隊出發。因此每年過境期的鳥況就像在開驚喜包,完全無法預測,當天氣太好時,可是一隻鳥也不剩呢~但這項「友善水鳥合作計畫」的保育行動成效依然非常顯著,每年都成功吸引大量IUCN紅皮書近危以上鳥種前來覓食,可見只要創造適合的環境,鳥自動會上門光顧!
季新鄰近蘭陽溪口,過境期間將池水排乾營造泥灘地,
就可以吸引各種鷸、鴴科鳥類上門光顧!
這是一項兼顧地方產業與生態保育的合作典範,
深受在地養殖戶的支持與肯定。
2022年春天,黑尾鷸大過境!數量超過200隻,
聚集在一處僅有5分地的合作魚塭覓食。

大濱鷸
Calidris tenuirostris
  EN    瀕危

紅腰杓鷸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EN    瀕危

紅腹濱鷸
Calidris canutus
 
NT    近危

黃足鷸
Tringa brevipes
 
NT    近危

大杓鷸
Numenius arquata
  NT    近危

黑尾鷸
Limosa limosa
  NT    近危

斑尾鷸
Limosa lapponica
 
NT    近危

半蹼鷸
Limnodromus semipalmatus
 
NT    近危

季新地區的保育標的,是春過境期間的鷸鴴類水鳥,牠們的數量正雪崩式下滑中,幾乎皆是 IUCN紅皮書近危以上鳥種
以大濱鷸為例,全球數量在近20年間減少77%,被IUCN評定為瀕危物種(EN)

02.員山鄉內城村宜蘭內陸重要的小水鴨棲地


   保育標的   

小水鴨
   棲地營造   
冬季休耕期間,保留再生稻、施撒米糠
   合作面積   
2.72公頃,共4位農友參與
月見學習農園OVANH好稻子垂垂 阿肥的米荃茗米
   啟動時間   
2020年至今

內城地區友善環境耕種的小農多,是宜蘭縣內陸最重要且穩定的小水鴨棲息地
得天獨厚的小水鴨棲地
內城位於宜蘭縣員山鄉,是一處座落在雪山山脈山腳、內縮依偎在群山中的小村莊,來到這裡,你一定會被眼前層疊的山巒、蜿蜒的圳溝、綿延交錯的水旱田...深深吸引,多樣化的環境是典型的「鑲嵌式地景」,一直以來都是宜蘭縣內陸最重要的小水鴨棲息地。小水鴨雖然是全球廣泛分布的鳥種,也是台灣常見冬候鳥,但是近年在台灣及亞洲的數量急遽下降,2016年公布的「臺灣鳥類紅皮書」中,更將小水鴨評定為國家易危(NVU)鳥種,根據 eBird 鳥類資料庫及宜蘭縣野鳥學會的紀錄,宜蘭小水鴨數量在 15 年內減少超過 50%。然而,在宜蘭縣境內唯獨內城地區的小水鴨數量穩定、並無下降趨勢,推測是因為有大面積水田、緊鄰山區隱蔽性高、友善環境耕種的小農多、食物資源充足...等,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因此是相當具有保育價值的地方。 
藉由棲地營造提升棲地品質
但並非所有田區的環境條件都如此優質,特別是鄰路、鄰房側的水田,皆會大大降低小水鴨的使用意願,因此內城地區進行「保留再生稻」及「施撒米糠」兩項棲地營造工作,利用再生稻作為遮蔽,提供視覺上的緩衝,小水鴨就能夠安心的在田間覓食了;米糠則是可以增加食源,並將最天然的養分回歸土地,可說是一舉數得啦~自從開始推動棲地營造後,小水鴨們也十分捧場,曾經單次記錄到450隻,是非常驚人的數量! 
每年10月小水鴨會陸續抵達內城,
有再生稻能躲藏的田區,是最受歡迎的覓食地點!
在鄰路、鄰房側保留再生稻,能提供視覺上的緩衝
讓小水鴨安心在田間享用大餐
內城地區的合作農友,皆是友善環境耕種的小農,
所有棲地營造工作都由他們一手包辦~

03.五十二濕地臺灣重要野鳥棲地(IBA)


   保育標的   

小水鴨及鷸科、鴴科水鳥
   棲地營造   
冬季休耕期間,保留再生稻、增加田埂植被、營造泥灘地
   合作面積   
0.58公頃,共1位農友參與
   啟動時間   
2020年至今

五十二甲濕地有大面積的泥灘地、草澤及水域環境,每年皆吸引水鳥到此棲息
食物資源豐富的濕地
如果你曾經到訪宜蘭,應該對於那座大紅色拱橋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是利澤簡橋,橫跨冬山河兩岸,一端連結夏季熱門景點「冬山河親水公園」;另一端則是宜蘭賞鳥勝地「五十二甲濕地」。五十二甲濕地是冬山河舊河道,因此地勢相對低窪,加上宜蘭地區夏季容易受到颱風侵擾、秋冬又有東北季風挾帶大量水氣,導致此區常年積水、每逢大雨必會氾濫,高度的擾動讓五十二甲濕地蘊含豐富的有機質,大面積的草澤濕地環境,每年吸引大量雁鴨科及鷸鴴類水鳥到此度冬,甚至不難發現黑面琵鷺、 大濱鷸、紅腰杓鷸...等國際瀕危物種的身影,是臺灣十分重要的野鳥棲地。
一塊田600隻小水鴨
在五十二甲濕地周邊,有不少友善環境耕種的小農,但除了無農藥、無化肥耕種,他們並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田區的生態更豐富,因此在林務局羅東林區處的轉介下,與田董米搭上線,從2019年開始,嘗試在一處0.56公頃的水田進行棲地營造工作,由於田區鄰近馬路及房舍,因此採取「四周高草叢、中央泥灘地」的營造策略,這樣的環境十分適合高隱蔽性鳥種躲藏、中間泥灘地也足夠開闊,縱使面積小依然可以容納超過百隻水鳥,在這裡我們曾一次最高紀錄到600隻小水鴨,以及田鷸、彩鷸、栗小鷺、紫鷺、池鷺...等多種鳥類使用這塊田區,可見棲地營造成效十分良好!
四周保留高草叢、中央營造泥灘地,
是這塊合作田區最理想的棲地營造策略
高草叢提供良好的隱蔽性,
小小0.56公頃的土地,最高紀錄到600隻小水鴨!
除了小水鴨,田區也深受害羞鳥兒的愛戴!
例如:池鷺、田鷸、栗小鷺、紫鷺...等

什麼?你也想加入保育行動?

認識了這三處的棲地營造經驗,是否也燃起了心中的「保育魂」呢?
► 我有土地,我想將土地營造為友善水鳥的環境,但卻不知該從何著手?
歡迎洽詢田董米團隊,我們很願意將經驗傳承、分享給更多的人!
► 我沒有土地,但我心與田董米同在!
沒問題~支持購買田董米產品,也是參與保育行動的一種方式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