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地養成術—保育策略大解密!

田董米棲地營造

無農藥、無化肥耕種不夠嗎?

絕大多數人會誤以為「只要農夫不使用農藥、化肥,田裡的鳥兒自然而然就會增加」,但事實並非如此,無農藥、無化肥只是最最最基本的條件,還必須要有得吃、有得住,鳥兒才會安心的留下來!比如說,個性害羞的鳥,需要有草可以躲藏掩蔽,才會願意光顧;短腿又不會游泳的鳥,喜歡土表裸露的泥灘地,水位太深的地方是不可能見到牠的身影的。因此,棲地營造簡單來說就是要「使出渾身解數!獲取鳥兒芳心」,依照不同鳥種的習性與需求,營造田區環境。

棲地養成術大解密

既然棲地營造這麼重要,那田董田是怎麼執行棲地營造工作的呢?不同的棲地營造工作,又分別是為了哪些鳥兒?什麼時間點適合進行棲地營造?做了棲地營造會不會影響水稻產量?農夫還能繼續種田嗎?
 
別急~別急~田董田的棲地營造工作共有四大項,接下來為您一一介紹:

01.營造泥灘地 
   受惠鳥種   
矮冬瓜大軍,如:黑腹濱鷸、長趾濱鷸、小環頸鴴、鷹斑鷸...等
   執行期間   
10月至翌年2月(綠肥翻耕後至春耕插秧前)
   環境條件   
將田區水位控制為5公分以下的泥灘地
左側為傳統湛水休耕田區,水位較深;右側為實施棲地營造的田董田,水位較淺
這群不起眼的矮冬瓜大軍,是新南冬天的寶貝!
牠們身形矮小、且不會游泳,喜歡空曠開闊的泥灘地
雖然長相普普,但牠們可是非常重要的濕地指標喔~

7月收割後保留水稻殘株,10月再生稻結穗黃熟後讓鳥嘴來收割

02.保留再生稻 

   受惠鳥種   
小小吃貨,如:麻雀、黑頭文鳥、斑文鳥...等
害羞阿宅,如:田鷸、彩鷸、東亞秧雞、小秧雞、小水鴨...等
   執行期間   
7月至11月(水稻收割後至再生稻黃熟)
   環境條件   
水稻收割後不翻耕,讓殘株從原地長出新水稻

 
再生稻能在資源較缺乏的冬天,為鳥類提供豐富食物
也能提高田區隱蔽性,讓羞於見人的阿宅鳥能安心棲息
紅冠水雞、彩鷸都非常喜愛在再生稻田裡築巢繁殖

03.增加田埂植被
   受惠鳥種   
害羞阿宅,如:彩鷸、白額雁、豆雁、尖尾鴨、小水鴨...等
   執行期間   
全年(有別於期間限定的再生稻,田埂植被讓阿宅鳥有長久的家)
   環境條件   
將田埂加寬,種植芭蕉、野薑花、白鶴靈芝...等草本植物;並減少除草頻率,讓原生植物如:水蕨、過溝菜蕨能自然生長。

 

田埂植被能提高生物多樣性,讓田間的掠食者變多,並且降低水稻發生病蟲害的機率
田埂綠牆阻隔了視野,總能吸引大雁、鴨群停留覓食
年年來訪的稀客小秧雞,喜歡在野薑花田埂出沒
田梗還能吸引許多小型草叢鳥、及留鳥築巢繁殖喔!

最初撒米糠是為了施肥並抑制雜草生長,但卻意外發現米糠撒下去,鳥就來了!

04.施撒米糠

   受惠鳥種   
看誰貪吃,曾記錄到:鷹斑鷸、長趾濱鷸、紅冠水雞、紅鳩...等
   執行期間   
3月(水稻插秧後)& 10月~11月(秋冬休耕期)
   注意事項   
施撒後需2週以上時間發酵、長蟲,如此一來不論吃素或吃肉的鳥都能享用!
田董米自產自銷,米糠&粗糠是碾米過程中的副產物
米糠&粗糠撒回田裡,是最天然的養分循環
其他不屬於水田的東西,可不能亂撒嘿!

棲地多樣性高;鳥類多樣性就高

棲地(Habitate)是生態學的核心觀念,科學家發現動植物會依循生命的本能,尋找適合自己居住棲息、生長繁衍的地方,這些選擇並非隨機,而是有法則的,因此當棲地環境越多樣,就有越高的生物多樣性。所以,田董米不光只是無農藥、無化肥的友善環境耕種,還會在休耕期間努力投入棲地營造—泥灘地、再生稻、田埂植被...,如此一來,願意以田董田為家的鳥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