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董米的10年報告與展望

新南田董米自2014年創立至今,今年第十年了。

最初從官老爺及阿農伯的2.3甲友善環境耕種起步,再到水池伯、本源伯的加入,後來新南田董米老闆林哲安本人也為了保育實踐,自己跳下去種田並買了一塊地。田董米一步步擴張到9甲友善環境耕種,若再加上冬季的「單期合作」,如今水鳥保育實踐面積超過11甲

除了水田面積,棲地營造更是我們一直以來努力的重點與亮點

再生稻保留、田埂植被經營、水位管理營造泥灘地、米糠施撒、生態溝實驗等,都為土地帶來新氣象,也成功保護在地珍貴水鳥資源。白腹秧雞、麻雀、褐頭鷦鶯、花嘴鴨、田鷸、長趾濱鷸、鷹斑鷸等超過十種野鳥數量明顯增加,黑腹濱鷸、東方環頸鴴及灰斑鴴在泥灘地群飛的畫面也是特色,更有小秧雞、雙眉葦鶯、赤胸鵐等過去未曾記錄過的鳥種現身田區,令人驚豔!

還有,自2020年起,有鑑於每年春耕的水稻用藥毒害雁鴨科鳥類,我們開始頻繁接觸村內的慣行農耕業者。

我們說服農友們停止或減少使用毒性較強的農藥,這兩年已看出顯著成效—新南村幾乎沒有死亡的鴨子了。能促成農民實踐友善環境耕種固然是首選,但對於有其他考量、暫時無法轉型的農友來說,合理用藥、安全用藥其實就能對水鳥保育及土地健康有相當大的貢獻。

---
走過十年,其實一路上的困難從未少過。

整體大環境的開發壓力、全宜蘭縣內龐大的農藥使用量、乃至於氣候變遷導致鳥類遷徙與棲息情況難以預測等等問題,都一再打擊著我們。友善環境推動這麼多年、棲地營造做得極度勞累,卻有超過八成的機率換來一場空。但對於一個已經「長了根」的團隊,我們的選擇就是繼續努力下去。

近年來,我們除了在新南嘗試增加整地頻率提供更多食物資源、加寬並經營更多田埂植被、推動更多單期合作的土地,更將保育行動擴張至五結季新、員山內城等地。

員山內城是蘭陽平原內陸最重要的小水鴨棲地,在全臺灣小水鴨數量明顯下降的年代,內城的數量仍持平甚至微幅增加,實屬難得;五結季新則是魚塭環境,每年四月將魚塭營造為泥灘地30至40天,提供春過境鷸鴴類水鳥良好的覓食空間,這個保育實踐也將邁入第五年,且土地持續擴張中。

---
不論是新南的友善環境耕種、單期合作推動、慣行用藥控制,以及各種棲地營造的維護及新嘗試,皆需要龐大的費用與人力。延伸至其他村子更是如此,像季新的魚塭如要持續進行泥灘地營造,也需要大量資源投入。

而我們的期許遠遠不僅於此,我們更希望的是讓蘭陽平原回到從前!

曾經那個「田滿、鳥滿」的畫面已不在,如今的我們只能悲傷地跟晚輩講古,但我們的真心期盼是「想當年田裡滿滿都是鳥…你們現在跟我們一樣!」這不僅是環境健康及生態資源的價值與意義,對我們來說也是身為現代人不可缺少的責任。

---
因此,田董米的第10年,我們以社團法人宜蘭縣生態農業發展協會的身份開始接受捐款,讓大家對於保育的實際支持,確實地被使用在「鳥類保育的維持、創新與擴張上」,並期望集眾人的力量,讓更多私有地能加入保育的行列、讓更多有效的棲地營造方式被實踐,能在田董米的第二個十年,與大家一起見證「田裡滿滿都是鳥」這個願望

接下來我們會有更多、更詳細的想法與大家分享,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您的想法。如果已經想以行動為今年秋冬與明年季新魚塭做準備,請點選捐款連結支持我們!

捐款頁面 https://yilaneata.wixsite.com/home/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