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塭水鳥保育─私有地立大功

臺灣是一個地狹人稠、生物多樣性超高的寶島。
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許多生物棲息在人類活動頻繁的私有土地上,有些甚至跟人零距離,直接居住在都會公園、或你家陽台(別意外)。

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學習與大自然共存共榮,以及實踐私有土地上的生態保育,才能讓這些可愛生命一直在臺灣安心生活。畢竟我們真的沒有那麼多資源能消耗!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了「新南田董米」的誕生。
因為水稻田的開發與農藥使用確實對野鳥造成巨大的傷害,且這些鳥兒沒別的地方可去,就是非水田不可!所以必須要有所改變才行。而在認知到水稻田可以保護留鳥及冬候鳥,卻無法保護春過境鷸鴴類水鳥後,田董米團隊在林務局及羅東林管處的支持下,進一步將保育行動擴張至蘭陽溪口南岸的季新社區,以春過境期將魚塭水位控制成7公分以下的泥灘地的方式,提供遠從澳洲北上的鷸鴴類水鳥覓食,好讓牠們有足夠的能量繼續飛往繁殖地—西伯利亞。
(天啊,真的飛好遠…每年從澳洲到西伯利亞)

這樣的魚塭水位管理非常成功,讓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red list)瀕危(EN)的大濱鷸成為春季常客,同為瀕危的紅腰杓鷸(黦鷸)也偶爾會來。近危(NT)以上的鷸鴴類水鳥更是不勝枚舉,紅腹濱鷸、紅胸濱鷸、黑尾鷸…好多好多!

除此之外,連在地的合作漁民都會主動回報:「欸,你們要的鳥來了!一大群喔!」讓我們能在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進行詳實的紀錄並調查,實在太讓人感動!

值得注意的是,魚塭春過境期守護的水鳥,多數都不是行政院農委會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但牠們在國際上卻遇到了巨大危機,譬如大濱鷸在20年間的全球數量就減少了77%,非常驚人!也因此名列IUCN紅皮書的瀕危。

除了國際有IUCN紅皮書,臺灣自己也有「臺灣鳥類紅皮書名錄」,依照臺灣野鳥的現況評估牠們需受關注的情形。這些評估標準目前雖然沒有法律效益,但重要性絕對不下於保育類名錄中的鳥兒,因此在私有土地的保育實踐上,我們將牠們視為同等珍貴!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強調田裡及魚塭裡的鳥兒在「紅皮書上的等級」,而非以「是不是臺灣的保育類」做標準。畢竟鳥兒有翅膀、鳥兒很會飛,視野跟尺度自然也要有所不同囉!

下集將會介紹其他動物,敬請期待 ^^
季新魚塭內的大濱鷸與紅腹濱鷸
▲季新魚塭內的大濱鷸與紅腹濱鷸

季新魚塭裡的春過境水鳥,你認得幾種呢
▲季新魚塭裡的春過境水鳥,你認得幾種呢?

▲一起來回味今年春天的黑尾鷸(IUCN紅皮書近危(NT)鳥種)大過境 >>點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