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頭鷺|曳引機後方的跟屁蟲們

 
應隨時代改名的牛背鷺
黃頭鷺是農民的好夥伴,早期水田耕種尚未機械化,十分仰賴水牛犁田、把地整平,因此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一頭牛;牛的身上容易長寄生蟲,而黃頭鷺經常停在牛背上吃寄生蟲,因此又被稱為「牛背鷺」,連英文名也叫「Cattle Egret」呢~但隨著時代進步,曳引機的整地效率比水牛好太多了,在蘭陽平原上水牛的工作已被曳引機完全取代,而「牛背鷺」也不跟著牛,改跟曳引機了,所以說...改名為「曳引鷺」是不是比較合適哩!

 

水田整地或收割的時,是黃頭鷺飽餐一頓的大好機會!
常見留鳥也有美麗的一面
黃頭鷺是新南很常見的鳥,尤其在七月水稻收割時,會大批大批飛來田裡覓食,不過在春末夏初這段時間,牠們卻消失的無影無蹤,到底是跑去哪裡了呢?原來~牠們「生寶寶」去啦!身為留鳥的黃頭鷺,春天時會換上漂亮的繁殖羽,不僅頭、頸、胸、背染上漂亮的金黃色,連嘴巴都塗上了口紅,不要看牠們的外表光鮮亮麗,為了築巢、生蛋、育雛可是忙到灰頭土臉呢!等寶寶長大,水稻也剛好黃熟收割了,所以牠們就又大駕光臨啦!
春天黃頭鷺換上漂亮的繁殖羽,躲到防風林生寶寶去啦!
沒有黃頭的黃頭鷺,是非繁殖羽的樣子,差別很大吧~

黃頭鷺在水田裡覓食的模樣
 
特殊情報黃頭鷺大遷徙
黃頭鷺雖然是全年可見的留鳥,但依然有會隨著季節遷徙的族群,牠們每年秋天由北往南遷徙,短暫過境台灣後,前往更溫暖的南方度冬。只不過黃頭鷺大遷徙的景象在宜蘭是看不到的,必須前往嘉義梅山,每年9月至10月間的下午4點到6點,是最佳欣賞時刻,有機會目睹上千隻黃頭鷺沿著河谷飛行、隨著氣流上升盤旋,最後飛越山頭的畫面;看著鳥群一波又一波經過眼前,直到夕陽西下,真的是非常壯觀!

田董米夥伴喜德,曾與家人前往梅山欣賞黃頭鷺大遷徙,
當天下午共有11批黃頭鷺經過,保守估計有至少有7000隻,超令人羨慕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