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濱鷸|新南水田歷年數量霸主

 
 
沒有「黑肚肚」的黑腹濱鷸
黑腹濱鷸是宜蘭冬季水田的常客,每年10至3月間,可以發現牠們數十隻、甚至數百隻群聚在一起活動,但不管你看的多用力,眼前這群小小鳥各個都是「白肚肚」完全沒有「黑肚肚」呀?怎麼會叫「黑腹濱鷸」呢?所謂的「黑腹」是針對繁殖羽的形容啦~只是在台灣要見到換上繁殖羽的黑腹濱鷸並不容易,只有春天時會偶而見到肚子稍微黑黑的個體出沒,所以就算只有「白肚肚」也不要懷疑自己的辨識能力,圓胖的身形,以及先端略為下彎的嘴喙,就是牠的正字標記囉!

黑腹濱鷸喜歡群聚活動,圓胖的身形及略為下彎的嘴喙,是牠的正字標記!
喜歡泥灘地的矮冬瓜大軍
黑腹濱鷸雖然屬於「水鳥」,但牠們並不會游泳,腳短的牠們喜歡在開闊且空曠的泥灘地活動,田董米在新南的鳥類調查,曾一次最多紀錄到650隻個體,這對非屬天然濕地的水田而言,是非常難得且可觀的數字,也是我們執行棲地營造多年來,最棒的肯定!入冬後在新南數量最多的鷸鴴,正是黑腹濱鷸唷~幾乎可以用「滿地都是」來形容了!

每當猛禽來巡水田時,黑腹濱鷸會緊密集結成一大群,在空中整齊有序的飛行、轉向,直到危機解除才會降落,
壯觀的「鳥雲」,是新南冬天不容錯過的景緻!
 
仰賴台灣棲地度冬的候鳥
族群量看似豐富的黑腹濱鷸,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皮書裡,被評定為「無危(LC)」物種,但在「台灣鳥類紅皮書」中,黑腹濱鷸卻被評定為「國家易危(NVU)」物種,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差異呢?為什麼台灣會將黑腹濱鷸列為保育對象呢?與其他同樣往返東亞澳遷徙線上的鷸鴴相比,黑腹濱鷸的度冬範圍集中在台灣、中國沿岸、及越南北邊,是一種遷徙時幾乎不會跨過赤道的水鳥,導致風險相對集中、無法分散;來台度冬的族群量,佔整體遷徙線1~5%,換句話說黑腹濱鷸是非常仰賴台灣棲地度冬的候鳥,台灣棲地品質的優劣,將直接影響黑腹濱鷸的生存。
黑腹濱鷸是「國家易危(NVU)鳥種」
來台度冬的族群量,佔整體遷徙線1~5%
持續維護棲地品質,成為這群馬拉松選手最棒的補給站